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编者按: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主席今年的首次外访,凸显出周边外交及与周边国家探寻共同发展之道的重要性。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黄日涵: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教授

彭念:华南理工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彼得(Peter T C Chang):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前副所长

“亚洲路径”为何成为广泛共识?

黄日涵

当华盛顿试图通过单边霸权在全球挑起关税战,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之际,在新加坡,笔者日前参加的一场国际论坛正在热议如何通过亚洲智慧构建新发展模式。

自美国新政府执政以来,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政治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的三观一旦形成,除非遇到重大冲击,否则难以被改变。这一研究在美国极端保守派政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华盛顿一些人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制造恐慌、讹诈对手的方式来获得利益,在关税战的表现上更是令人瞠目结舌。4月15日,“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办,95岁高龄的历史学家王庚武先生在论坛上直言,过去几周全球发生的事情让世界变得动荡不安,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一观点,也获得了现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习近平主席的东南亚之行牵动全球目光,“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如何探寻“亚洲路径”已成为亚洲国家智库专家的共识。马来西亚教育部前副部长张盛闻直言,华盛顿的做法正在让世界回到零和思维主导的旧轨道上。某种程度来说,“白人至上主义”的幽灵又回来了,美国企图重新用不对称的力量来评判亚洲。所以,亚洲国家要坚定地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因为唯有和平才能让合作成真,唯有和平才能让制度延续,唯有和平才能让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真正崛起。亚洲的韧性不只是经济抗压能力,更是一种集体意识与文化底气。新加坡前政务部长曾士生赞同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亚洲智慧与大家共谋发展,在这个非常困难的局势里找出一条好的“亚洲路径”。

为了应对关税战带来的挑战,坚定捍卫国际贸易规则,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无论是扩大内循环、发展本土技术体系,还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全球南方合作,都显示出中方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来自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的安娜·马林博格提到美国应该借鉴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概念,加强平衡与合作,而不是采取对抗性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球的互利共赢。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税战,全球都在高度关注,不少人甚至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情绪。对于全球经济的未来,一些人感到迷茫,而中国勇敢地站出来正是大国责任的有力体现。毋庸讳言,面对当前的国际大变局,对于亚洲的未来,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亚洲路径”的深刻内涵,找到自己的叙事方式。不少亚洲学者专家认为,进入21世纪,我们应更清晰地明白,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亚洲的安全与繁荣需要亚洲人自己的智慧。

面对近些年美国的亚太政策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的亚洲政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新意,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通过简单统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美国近十年来,对于亚洲的所谓重视其实是停留在口头上。不管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对于亚洲国家的资源与资金投入,在美国的整体对外战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美国更多的是在利用亚洲,而不是在帮助亚洲。正如一位与会的新加坡学者提到,即便与美国有自贸协定,新加坡也一样遭到美方的关税报复。

对于美国的霸凌,一味退让并不能带来和平。中国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措施,并不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更多是为了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的基本准则,是在为全球承担大国义务。众所周知,中国并不希望亚洲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中国的智慧和理念更多的是期待在“开放、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构建亚洲的新发展模式。

中国已经连续15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实践证明,唯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创造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亚洲路径”。


……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9603333481254074&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7%8E%AF%E7%90%83%E5%9C%86%E6%A1%8C%E5%AF%B9%E8%AF%9D:%E6%8E%A2%E5%AF%BB%E2%80%9C%E4%BA%9A%E6%B4%B2%E8%B7%AF%E5%BE%84%E2%80%9D,%E6%9E%84%E5%BB%BA%E6%96%B0%E5%8F%91%E5%B1%95%E6%A8%A1%E5%BC%8F


(编辑:陈慕芬)